预展时间:2021年12月16日——12月17日
拍卖时间:2021年12月18日——12月19日
来源:南昌文物公司
说明:拍品直口、平底、涩胎。胎质匀白细腻,修胎规整,釉面润泽。口沿及底部有旋纹暗刻。腹部主题纹饰为折梅寄情人物故事。
最早的“折梅寄情”来源于《太平广记》中的记载:陆凯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,并赠花诗曰:“折花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”陆凯的《赠范晔诗》写于元嘉三年前后:范晔在长安做官,而陆凯身在江南。饱受思念之苦的陆凯写下这首小诗,这首诗格调自然亲切,似脱口而出,并且表达了真实的情感。
此后,“折梅相寄”就经常出现在诗歌中,并且相思的对象有所扩展,不仅限于朋友,恋人也经常是寄梅的对象。南朝民歌《西洲曲》中有这样的两句“忆梅下西洲,折梅寄江北”,以女子口吻诉说相思,简洁明了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在隋唐时期诗歌中已经出现得比较频繁了。初唐诗人宋之问在《度大庾岭》中的“魂随南翥鸟,泪尽北枝花”(北枝花,即大庾岭北的梅花),以梅花象征思念;李白《送友人游梅湖》中的“送君游梅湖,应见梅花发。有使寄我来,无令红芳歇”,化用陆凯的诗句,表达与友人之间的情谊;此后的诗人依然沿用着“折梅寄情”的元素,如元代诗人马祖常《寄王师鲁》“忽逢驿使天边去,欲折梅花恨未开。”明代诗人倪谦《题海棠莲桂梅花四仙子》:“一别江南几度春,折梅谁寄陇头人。”